南康位於江西贛南腹地,古稱「南野」或「南埜」,三國時因「地接嶺南,人安物阜」而得名南安,晉太康元年(公元280 年)始置南康縣,後為客家人重要集聚地之一。當年的客家先輩們從中原遷徙到南方,融合主流社會,既吸收了南北方的飲食特色,又積累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飲食精髓,創造了自己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,而南康雪片糕正是客家飲食文化中的重要載體之一。

雪片糕是南康諸多傳統名點小吃中的佼佼者。據《南康縣誌》載,南康雪片糕歷史悠久,大約於清朝末年開始生產,早期稱「切片糕」,歷經多年發展,原材料和工藝操作不斷改進,質量不斷提高,又因她外形雪白,人們又稱她為「雪片糕」。

南康雪片糕以上等純糯米粉、白砂糖、茶油(或花生油)加工精製而成,具有質地細膩柔軟,伸縮性強,搓成細卷而不斷,陰天不潮,晴天不燥,點火可燃,色鮮味甜,清香可口等特點,暢銷贛南各地,並遠銷廣東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

在老一輩人的記憶裡,南康雪片糕是新年最好的禮物。尤其是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,一片色白如雪的糕點總是顯得彌足珍貴,這種帶著甜蜜滋味的糕點,是一輩子也忘不掉的記憶。南康雪片糕1984年、1985年連續兩年獲贛州地區鄉鎮食品行業優質產品獎,1991年被選送北京參展,1996 年獲贛州地產食品博覽會金獎,2019年被列入贛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

南康雪片糕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客家美食,有其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和美好的寓意。數百年來,雪片糕已成為客家人走親訪友的必備之物;特別是喬遷、升學、新生兒滿月喜酒更是不可或缺,因「糕」與「高」諧音,寓意好兆頭,吃了可以高枕無憂,步步高昇,孩子長高長大,健康無恙。芳香的味道,香甜的口感,遙居海內外的客家遊子帶上一盒雪花糕,品嚐到記憶中「老家的味道」,體驗著久遠而溫馨的鄉愁。

參考資料

  • 客家米食文化研究:雪花糕的百年演變歷程
  • 傳統糕點科學:解析雪片糕的物理特性與保存技術
  • 台灣古早味點心圖鑑:從雪花糕到創新風味
  •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:贛南傳統糕點製作技藝
  • 地方特色伴手禮評選:雪花糕的現代創意變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