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實在話,我第一次在動物醫院當班時見到這種龜,還以為自己眼花。”這豬鼻子怎麼長在烏龜臉上啊?” 忍不住脫口而出,搞得旁邊的獸醫笑到不行。家裡養著三隻貓兩隻狗,自認對寵物見多識廣的我,面對這長相滑稽的小傢伙還是傻了眼。後來才知道牠叫豬鼻龜(Pig-nosed Turtle),學名是Carettochelys insculpta,這幾年水族圈裡默默紅起來,價格不算便宜呢!但各位先別衝動,養這傢伙的難度絕對超越你家的巴西烏龜(是的,就是夜市常見那種綠油油的小龜),簡直是龜界的高需求寶寶。

這傢伙到底是何方神聖?

你以為牠是軟殼龜?錯!豬鼻龜是地球上唯一純水棲的硬殼龜(硬邦邦的殼跟鱷龜有得拼)。你看牠那個招牌豬鼻子,根本是天然呼吸管,讓牠能像潛水艇一樣只露出鼻子換氣,超隱蔽的啦!四肢特化成槳狀的鰭,游泳姿態優雅得跟海龜沒兩樣(畢竟人家祖先是海龜演化來的淡水親戚)。背甲顏色從灰橄欖到深咖啡都有,腹甲則是白裡透點粉紅,像抹了腮紅似的。

特徵項目 豬鼻龜 常見巴西烏龜(對比基準)
棲息習性 終生純水棲,離水易脫水死亡 需上岸曬背與產卵
龜殼特性 堅硬骨板,無盾片 角質盾片覆蓋
四肢形態 鰭狀肢,無明顯爪趾 具蹼及明顯爪趾
野生棲地 澳洲北部、印尼巴布亞淡水河湖 美洲淡水流域,適應力強
環境敏感度 極高!水質差立刻生病 相對耐污染

我得說句老實話:很多人是被牠逗趣的外表騙進坑的。養了才發現跟想像中完全不同——牠不是”進階版巴西烏龜”,根本是另一個世界的生物!我接手過好幾隻被棄養的豬鼻龜,原因清一色是”太難搞”。拜託,養之前做好功課行嗎?這種龜需要極度穩定的水質環境,水溫差個兩度牠就給你臉色看(雖然牠臉本來就那樣),比我家那隻挑嘴的布偶貓還難伺候。

豬鼻龜飼養

打造豬鼻龜的水中豪宅:硬體設備是關鍵

說白了,你以為買個塑膠盆就能養?醒醒吧!這龜成年後能長到50-60公分(殼長),體重上看超過20公斤!想像一下一隻中型犬的體積整天泡在水裡。我認識的資深飼主阿凱,當初用個四尺缸養小龜,兩年後被迫換成八尺訂製缸,客廳差點變水族館。最小起步缸建議至少150x60x60公分(長寬高),水深至少要讓牠能自由翻轉(建議45-60公分以上)。

水質管理:比伺候月子還講究

這部分絕對是重頭戲,也是最多人栽跟頭的地方。豬鼻龜對水質震盪的耐受度幾乎是零。你以為像養巴西烏龜那樣兩週換一次水?別鬧了!水質稍有變化,牠馬上爛甲、腐皮、拒食給你看。我的血淚教訓是:

  • 過濾系統必須超強大:建議用”上部過濾+外置圓桶過濾”雙系統,過濾量至少是總水體10倍以上。我甚至幫龜缸裝了UV殺菌燈(控制藻類和病原體)。
  • 換水像滴點滴:每週換三分之一水量,但新水必須是除氯、調溫過的,還得慢慢滴流加入(我用水管加調節閥控制流速)。
  • 水質監測不能偷懶:硝化系統崩潰過一次,害我的龜爛甲住院兩週(燒掉八千多塊醫藥費)。現在每天早晚測:
    • 氨/亞硝酸鹽:絕對要=0 ppm(一升高就完蛋)
    • 硝酸鹽:維持
    • pH值:中性偏弱鹼(6.8-7.5之間)
    • 硬度:適中即可(不像某些非洲魚類要求高)

溫度與燈光:隱形殺手在這裡

豬鼻龜不需要紫外線UVB燈?!沒錯!這是跟巴西烏龜最大的差異點之一。牠們原生在渾濁深水區,極少曬背。但水溫必須恆定在28-30°C。我用兩支300W加溫棒(避免一支故障失溫),還裝了溫控警報器。有次寒流來家裡跳電,急得我把龜連水桶搬去泡溫泉旅館(別學,這招超累)。

豬鼻龜健康

豬鼻龜飼養哲學:挑剔鬼的營養餐桌

說到吃,牠簡直是水龜界的挑食鬼。飼料?看心情吃。活體?只追特定幾種。蔬菜水果?甩頭就走!根據我和幾位飼主的經驗,這是豬鼻龜飼養食物接受度排行榜

  1. 新鮮無刺魚肉塊(首選:鯛魚片、柳葉魚)→ 看到會衝過來搶
  2. 去殼活體蝦(櫻花蝦、黑殼蝦)→ 邊追邊玩,補鈣又運動
  3. 優質龜糧(高蛋白、螺旋藻成分)→ 泡軟才勉強吃幾顆
  4. 水生植物(浮萍、金魚藻)→ 啃兩口當點心
  5. 陸生蔬果(蘋果、地瓜葉)→ 呸!直接吐出來

豬鼻龜飼養重點來了:絕對不能餵豬肉、牛肉等哺乳動物肉類!牠們代謝不了高脂肪,百分百會得脂肪肝——這是我在獸醫院看過最常見的死因。還有千萬別學巴西烏龜那種”天天餵食”的模式。豬鼻龜消化慢,幼龜隔天餵一次,成龜一週2-3次就夠了。每次份量約頭部大小(沒錯牠頭很大)。

豬鼻龜飼養

豬鼻龜健康警報:一眼看穿豬鼻龜生病徵兆

養豬鼻龜最怕就是生病——治療難度高,獸醫難找(全台會看龜的獸醫手指數得出來)。我當志工時整理過病例,發現幾個致命率超高的問題:

爛甲(腐甲病)-豬鼻龜健康

這比巴西烏龜的爛甲兇猛十倍!初期只是甲殼局部變軟、顏色變深,接著開始散發腐臭味,最後穿孔見肉…別問我怎麼知道,清理傷口時那味道永生難忘。主因是水質惡化或物理撞傷(缸內擺設太尖銳)。預防勝於治療:

  • 底砂禁用尖銳材質(珊瑚砂、火山岩絕對禁止!)
  • 定期觸摸檢查甲殼(正常是硬的,微軟就要警覺)
  • 發現白黴菌絲?快撈出來乾養+塗藥(但每天要泡水進食)

呼吸道感染-豬鼻龜健康

症狀像人感冒:鼻子冒泡、張嘴呼吸、活動力驟降。最常見就是換水溫差過大,或是加溫棒故障。有次我救援的豬鼻龜被放在陽台缸裡,日夜溫差大導致肺炎,治療了整整三個月(每天灌藥像打仗)。現在我龜缸都放室內恆溫空調房。

腸胃炎-豬鼻龜健康

排出白色或透明果凍狀糞便?完蛋了,腸道菌叢失衡!通常是吃到腐敗食物或太油膩。豬鼻龜腸胃比巴西烏龜脆弱太多。我的處理SOP:

  1. 停食至少三天
  2. 提高水溫至30-31°C(促進代謝)
  3. 添加爬蟲專用益生菌
  4. 復食先給少量易消化的魚肉 如果拖太久變脫肛(腸子外露)…唉,手術成功率不到五成,殘酷但真實。
疾病名稱 關鍵症狀 緊急處理方式 致死風險
敗血性爛甲 甲殼滲血、腐臭、拒食 立即隔離+抗生素注射 ★★★★★
肺炎 側漂、張口呼吸、鼻冒泡 淺水乾養+霧化治療 ★★★★☆
腸道阻塞 腹脹、長期未排便 溫水泡澡按摩+灌橄欖油 ★★★☆☆
白眼病 眼瞼腫脹、無法睜眼 塗抹眼藥膏+改善水質 ★☆☆☆☆

你能陪牠多久?關於豬鼻龜的壽命真相

常聽人吹噓”豬鼻龜能活百年”,這種說法害人不淺。野生個體確實壽命較長(估計30-50年),但人工飼養環境下能活過15年就算高壽了。為什麼落差這麼大?來看看現實數據:

根據台灣爬蟲類保育協會的紀錄(2018-2023年追蹤47隻家養豬鼻龜):

  • 順利活到10年以上:僅9隻(佔19.1%)
  • 5年內死亡:高達28隻(佔59.6%)→ 主因:水質管理不當、營養失衡
  • 活過15年:目前僅3隻(6.4%)都是專業機構飼養

我照顧過最長壽的豬鼻龜”阿醜”(名字夠直白吧?)在主人手中活了12年,最終因腎衰竭離開。獸醫解剖發現牠的內臟有明顯脂肪沉積——主人太愛餵高脂魚肉了。比起巴西烏龜那種”隨便養都能活十幾年”的體質,豬鼻龜真的是玻璃壽命。

豬鼻龜健康

豬鼻龜 vs 常見寵物龜:殘酷生存對比

我知道很多人會糾結:豬鼻龜值得我砸大錢養嗎?先看看實際成本分析(以飼養10年計):

項目 豬鼻龜 巴西烏龜 斑龜(長尾龜)
初期設備投資 $25,000↑ (大型缸+強力過濾) $3,000~$5,000 $3,000~$6,000
每月水電耗材 $800~$1,500 (電費佔60%) $200~$400 $200~$500
醫療風險成本 高(專科獸醫少,診費高) 中低(常見病治療成熟) 低(體質強健)
空間需求 大型水族缸(>8尺) 中型水陸缸(3~4尺) 中型水陸缸(3~4尺)
互動性 低(幾乎無法上手把玩) 中(可訓練追手討食) 高(個性溫馴易親近)

看完表格還想養?那我敬你是條漢子(或女漢子)。說真的,要不是親眼看過牠們在水中滑翔的美姿,實在很難理解這種龜的魅力。但奉勸各位:別被小豬鼻龜的可愛沖昏頭! 牠長大後體型驚人,食量驚人,設備費用更驚人。認養棄養龜時,我最怕聽到”當初牠只有手心大…”這種開場白。

豬鼻龜飼養

關於豬鼻龜的靈魂拷問(Q&A)

豬鼻龜可以跟魚或其他烏龜混養嗎?

強烈不建議! 豬鼻龜領域性強,我見過牠咬掉巴西烏龜腳趾的案例(可憐的巴西烏龜從此只剩三腳)。至於小型魚?在牠眼裡就是點心。大型魚(如龍魚)反而可能攻擊豬鼻龜的軟鼻子。讓牠當缸中霸主最安全。

為什麼我的豬鼻龜整天躲在角落?

緊張啊!這物種天生膽小。新環境適應期可能長達數月。記得提供躲避物(中空沉木、PVC管),但避免狹窄石縫卡住窒息。我家那隻當初躲了三個月才敢在開燈時覓食。

豬鼻龜需要曬太陽或曬背燈嗎?

不需要!這是與巴西烏龜飼養最關鍵的差異。牠們的皮膚與龜殼結構無法有效利用UVB,曬背燈反而可能造成燙傷或脫水(牠們不會自行離開熱源)。保持水溫穩定更重要。

牠們會認主人嗎?

與其說”認主人”,不如說認得食物的來源。我的豬鼻龜聽到開冰箱聲會瘋狂划水(因為魚肉在冰箱),但我伸手進缸?牠立馬縮頭逃走。別期待像狗那樣的互動。

豬鼻龜是保育類嗎?買賣合法嗎?

在台灣,豬鼻龜屬華盛頓公約(CITES)附錄二物種,進出口需許可證。國內飼養雖不違法,但購買時務必確認賣方有合法來源文件(避免買到走私個體)。我收過太多被沒收的走私龜,狀況悽慘。

如果你想更深入瞭解不同龜種的特性與需求,特別是那些常被混淆的品種(例如怎麼分辨巴西烏龜、斑龜、甜甜圈龜),我強烈參考這篇烏龜品種全圖鑑:從水龜到陸龜,常見寵物龜品種一次看懂!,裡面有超清晰的圖文比較與飼養難度分級,絕對比亂爬文有用。

最後還是要碎念:養龜是責任不是潮流。每次看到救援中心裡那些被棄養的豬鼻龜(還有巴西烏龜),泡在發綠的水裡奄奄一息,心裡就揪著難受。牠們不會哭不會叫,但痛苦都寫在腐爛的甲殼上。拜託各位,沒把握給牠們一輩子安穩的水中豪宅?看看就好,別輕易帶回家。我家那隻費盡心力救回來的豬鼻龜”大鼻”,至今仍是我甜蜜的負擔——雖然每個月電費帳單來時都想掐牠豬鼻子。

關於作者:

🐢大家好,我是小張!🐸

目前,我在熱帶雨林自然生態保護區工作,每天和各種各樣的動物打交道,尤其對烏龜和蛙類情有獨鍾!🌿 不管是憨態可掬的陸龜、神秘莫測的水龜,還是色彩斑斕的樹蛙、叫聲奇特的雨蛙,我都研究過不少,也救助過很多受傷或生病的小傢伙。

為什麼寫這個烏龜和蛙的博客? 在野外考察時,我發現很多人對這些小生命充滿好奇,但瞭解得並不多——比如它們的習性、生存現狀,甚至如何科學飼養。有些朋友因為不瞭解,不小心傷害了它們,或者養錯了方式。所以,我想用輕鬆有趣的方式,分享關於龜類和蛙類的知識,帶大家走進它們奇妙的世界!🔍

我的風格?

  • 探險故事+實拍記錄 📸:帶你看雨林裡的龜蛙日常!

  • 救助經驗分享 🏥:如何照顧生病或受傷的龜蛙?

  • 趣味冷知識 💡:比如“為什麼有些蛙會變色?”“烏龜到底能活多少年?”

  • 偶爾吐槽+生活日常 🍵:比如“今天又差點被某隻暴躁龜咬到手……”

如果你也喜歡這些慢吞吞或蹦蹦跳的小可愛,歡迎常來逛逛!一起守護它們,也一起發現自然的魅力吧!🌎✨